close

以下主要是一些個人的想法與推測,也會包含一些在網路上以目光掃過的言論,所以某些來源可能已不可考了,如果有冒犯到,還請告知,我會盡速處理。

本週的話題有:

I.跑分豬羊變色的CPU-Z
II.三井的破盤Ryzen 5
III.Windows 10 S


I.想像一下如果你做實驗遇到了不合乎預期的結果,而這個實驗過去都很成功,那麼,你會怎麼處理呢?

選項(1)、照實地反應實際的結果,把數據保留下來
選項(2)、總之再重複嘗試看看,試著找出變因
選項(3)、把不合預期的部份去掉,讓結果和以往的差不多
選項(4)、重新設計實驗本身

就本週更新的CPU-Z而言,它算是做了(2)(3)(4)的選擇,它發現了現象(ALU運算單元在某些情況下有著驚人的效率)但是沒有找出原因(找不到效能提高的特定場景);然後它修改了原有的Benchmark(也就順便埋葬掉了之前觀測到的這個問題)。不過,因為只有Ryzen分數明顯地大幅下滑,官方的解釋更引起爭議。

主要爭議的點在於:1.時間點(理論上早就拿到CPU的CPU-Z團隊,為何到了上市後2個月才處理)2.理由(官方敘述中提到他們認為"Ryzen的同頻效能高出Skylake 30%"這個結果是不合理的,單就其他測試軟體來說,過往的CPU-Z成績相校於其他測試軟體是偏高沒錯;但這種描述方式反而容易讓有些人覺得,CPU-Z是有意要維持intel CPU在單核分數上的領先->有些人就會覺得難道AMD不能超越intel,超越就是不正常嗎?)3.與現實環境的距離(官方提及跑分異常的情況不會在現實中出現,因而認定原有Benchmark有問題->那為什麼要設計一個遠離現實環境的Benchmark呢?)

筆者第一次注意到跑分可信度的問題是在一篇論及As SSD Benchmark分數權重的文章(所以這類使用一些計算流程後才產生的分數可能看看就好),後來了解到即使是看似直觀的數據(如讀寫效能)還是會有操作的空間(像是SLC快取、測試資料是壓縮/非壓縮、SSD內建的Ram Cache都會有影響)。最算是最直接的FPS,也會有人對你使用的程式、測試方式有意見(固然某些程式由於架構的緣故會有其侷限性,不過要是花時間測試只得到一句"冷門遊戲"或是"冷門軟體"那也真有些無奈啊)。

II.簡而言之就是又有通路標錯價了(整整少了3K)

這類事件可以看到很多面向,主要是在(1)購買者、(2)Key錯價位的工讀生、(3)三井的公關/上層

有些消費者會選擇顧及他人的損失而讓步;有些消費者則是緊握著自己應有的權利,認為自己不應該為他人的錯誤付出代價;不同的選擇會有背後不同的考量,並不是可以簡單二分法的。而出錯的真的只有工讀生嗎?難道網站上的資訊不需要double check嗎?而工讀生可以獲得訂單的個資,然後直接連絡下訂者?這沒有觸犯個資法的疑慮嗎?最後是到目前為止不知道有什麼動作的高層/公關了,這件事情可以收尾收得很大器,也可以用拖字訣或是無效訂單來個船過水無痕,就考驗相關部門的智慧了。

III.Windows RT in x86?

會這麼說其實是因為兩者的共同點都是:僅能安裝Microsoft市集中的APP,只不過Windows 10 S可以透過某些方式切換為Windows 10 Pro(教師可以解鎖,學生可以加價升級),而且綁定Edge上的搜尋引擎為Bing(你確定這樣過得了歐盟那關?)

至於Windows 10 S與Windows 10 Pro的關係嘛...有鑑於Windows 8起微軟開始把一些系統內的選用功能放到雲端上,需要的時候再透過連線裝回來,所以Windows 10 S可能是把更多的功能拔掉,而切換成Pro後就重新把相關的元件、服務下載回來即可(畢竟微軟也能夠大砍特砍搞出個Docker用的Nano Server OS,正規的桌機砍些東西變成只能跑APP似乎也不是很值得意外?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